首页 > 社会

【玉树州】黄河源头:一所让梦想发光的“学校”

作者: 来源:政府 2020-04-29 10:22:06

坐标: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时间:4月11日下午5时40分四月的曲麻莱,习习寒风挡不住时令的催化,草原上的冰雪开始消融。下午5时许,夕阳的余晖照进曲麻莱县政府食堂,成林和西尕拉毛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成林姐,辣椒切成这样可...

坐标: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

时间:4月11日下午5时40分

四月的曲麻莱,习习寒风挡不住时令的催化,草原上的冰雪开始消融。下午5时许,夕阳的余晖照进曲麻莱县政府食堂,成林和西尕拉毛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成林姐,辣椒切成这样可以吗?拉毛,再放一勺生抽调味,翻炒一下,就可以装盘了!颠勺、翻炒、调味、出锅成林动作娴熟,西尕拉毛配合默契,俩人有说有笑,没过一会儿,几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开始飘香。

成林和西尕拉毛每天形影不离,形似姐妹,她俩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身份几年前,她们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一师一徒,亦师亦友,都成了厨师。她们每天在政府食堂这一方天地,用心烹制一道道美味佳肴,用努力的姿态绘出了一条新时代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微笑曲线。

31岁的成林是县政府食堂的主厨,个头不高,看上去还有几分柔弱,清瘦的脸庞上有一丝高原红,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和人说话时还略有些羞涩,但当她走进厨房,站在灶台前拿起锅铲时,眼睛里便透露着一股自信和从容。

从大字不识一个的草原姑娘,成为曲麻莱县政府食堂的掌勺厨师;从一个生活窘迫的贫困户,成为有着固定工资的上班族,成林的转变之大连她自己都不曾想到。

这种转变还要从2016年说起。

溯源而上,从曲麻莱县城出发,驱车6小时,记者来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黄河源头村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这里是成林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由于家里没有牲畜和草场,生活一度困难,成了当地的贫困户。

成林的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腹地,为保护好这片净土,2016年成林一家享受到易地搬迁政策,通过易地搬迁项目,成林在县城有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搬下山后,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更好了,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除了会放羊,她没有别的技能,生活如何保障?

生活压力下,成林只能选择外出打工,可由于没文化,不懂技术,只能干些体力活。于是她在县城附近的餐馆打工,从最基本的端盘子、刷碗、打扫卫生做起,也就是那个时候,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厨师这份职业,每当看到餐馆里的厨师将一盘盘好吃的饭菜端上饭桌时,成林的心里总会心生羡慕。

搬下山如何能致富?如何能让更多的成林们实现就业创业?这不仅是成林的期盼,也是曲麻莱县政府的努力。

曲麻莱县是纯牧业县,也是生态要地,靠传统畜牧业已满足不了牧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需求,只有打破此现象,发展第二、三产业,才能脱贫致富,因此,产业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奶牛效应为基点,给贫困户一头奶牛,还不如把贫困户直接打造成一头奶牛。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介绍,循着这条思路,曲麻莱投资建成了集唐卡、理发、美甲、服装、装载机挖掘机、汽修、金银匠、烹饪、装饰装潢等各类培训为一体的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培训使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才,由过去的单一放牧型向多元技能型转变,进而形成牧区富余劳动力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就业新常态。

成林的母亲卓玛才塔从一开始就深刻领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以前没有让儿女接受相应的义务教育而深感遗憾,现在必须珍惜机会,不容错过,再不能耽误儿女的前程了于是便第一时间带着四个儿女自愿到县技能培训中心报名参训,成林便是其中一个。

2017年3月1日,成林的机遇来了。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烹饪技能培训招生,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非常喜欢做饭,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是我的梦想。成林用一口并不流利的汉语说着。

由于没上过学,刚开始培训的时候成林连最基本的调料和蔬菜名字都记不住,面对困难她并没有退缩,培训期间没有请过一天假,加倍的努力和付出最终换来了毕业时的优异成绩。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最开始的洗菜、摘菜,到后面的面点培训,再到后面的各类炒菜,成林的努力付出为自己赢得了翻身的机会。同一时间进培训班的16人中,成林的业务能力最好,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毕业证和厨师资格证,并且顺利进入县政府食堂,成了一名厨师。

现在每月能领多少工资?成林有些拘束地冲记者伸出5个手指头。随后她说:我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工资也从最初的3000元涨到5000元,家里已经脱贫了,非常感谢政府为牧民群众办的这个培训学校,给我们培训技能,还让我们有了工作,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成林说话时,脸上欣喜的表情让人感觉到这个朴实的藏族姑娘对眼下生活的满足。

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不仅是曲麻莱农牧民群众学习的课堂,也是他们梦想开花的地方。

你们的拿手菜有啥?面对记者的问题,一旁的西尕拉毛吐着舌头、掰着手指俏皮地说道:糖醋里脊、爆炒鸡块、红烧肉这些菜名我以前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吃了,但现在这些菜都已经成了我们的拿手菜。

20岁的西尕拉毛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一次意外受伤辍学了,后来通过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进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烹饪专业学习,2018年结业后分配到县政府食堂,成了成林的搭档,也是成林的徒弟。

这几年,成林的弟弟妹妹们也相继走进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学习技能。妹妹义西,2017年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服装培训,掌握了男女各类服饰的制作,培训期间学习刻苦,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认可,结业后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清水河镇开设服装店,月收入5000元左右。

三弟文扎,2017年至2018年底,接受了民族手工艺金银匠培训,为期两年的培训结束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曲麻莱县康多诺泽藏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治多县分店打工就业,月薪4000元。

四弟欧周(曾用名卡学),2017年至2018年底接受唐卡培训,学习唐卡绘画技能,目前在称多县高原红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打工就业,月薪3000元。

如今家中四个儿女都学业有成,卓玛才塔逢人便说:过去总是羡慕干部家庭的子女,可自从我家四个孩子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就业创业,每月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家庭生活好了,一点也不比干部家庭差。

一技在手,丰衣足食。如今在曲麻莱县,有越来越多的成林们通过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掌握了一技之长,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更使全县牧区整体劳动力由过去的单一劳力型向多元技能型转变,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技能脱贫致富。(孙海玲 咸文静 张多钧)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